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国,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学霸生涯
15岁那年,犹太家庭出身的基辛格为免遭迫害,随父母从德国巴伐利亚州小镇费尔特辗转抵达美国。5年后的1943年,他加入美军,并且拿到美国国籍。经过一年的军事训练,他随部队开赴欧洲战场,并重返德国,还凭借德语优势当上了翻译。
在给父亲的信中,基辛格写道:“我不想让德国人认为犹太人回来复仇了。我们对德国人的消极态度总有一天要结束,我们必须在这里创造一些积极的事物。”他对纳粹、民粹、暴政始终保持警惕,这也让他后来在国际关系中注重追求稳定与平衡。
1947年,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在求学期间,基辛格几乎所有课程都获得了最高等级的分数评价。
1957年,年仅34岁的哈佛大学讲师基辛格就已经出版了两本重要著作《重建的世界》《核武器与对外政策》,由此确立了他在美国国际关系学界的学术声誉。
他的外交才华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看在了眼里。1969年1月,他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百岁访华
今年7月,基辛格在他的百岁生日之后访华。
基辛格此次中国行的特殊意义莫过于“双百”的时间节点——今年5月27日,基辛格刚度过百岁生日,且从1971年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算起,至今他访问中国已有逾百次。
2023年5月27日,这位传奇的外交家迎来了他的百岁生日。在百岁早已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基辛格飞越半个地球再度访华,为中美关系发展而奔忙。基辛格曾表示,“中国人民所说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指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以这个称谓为荣。”
作为美国迄今最老资格的政治家,基辛格是以非美裔身份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第一人。同时,基辛格被称为见证中美关系发展的“活化石”。
不解之缘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特使秘密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经历了长达23年的冰冻岁月。
1968年,尼克松上任以来,一直想解除与中国的隔绝状态。这就需要有人先去中国探路。基辛格经过精心安排,于1971年7月1日开始了代号为“波罗行动”的秘密访华之旅,意思是此行像马可·波罗造访遥远的东方一样,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取道巴基斯坦,飞越喜马拉雅山脉,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叶剑英等人在机场迎候。
简单寒暄后,叶剑英陪同基辛格坐上红旗轿车。因为是秘密访问,轿车车窗上统一挂着深棕色的纱帘。轿车的目的地是钓鱼台国宾馆,周恩来要在这里会见基辛格一行。
“周总理到来之前,基辛格等4人在门厅里一字排开,站得整整齐齐,表情严肃地直瞪着那扇门,脸上写满了未知和紧张。尤其是基辛格,他的衬衫领子紧紧地卡着脖颈。”当时的中方英文翻译唐闻生回忆说。
基辛格原本特意备了一件干净的衬衫,没想到落在了巴基斯坦,不得已,只能跟美方随行人员霍尔德里奇借了一件衬衫,但衬衫并不合身。
突然,一道光透进来,门开了!摄影灯一时间全亮,基辛格看到一个男子大步迈进来,身体瘦削、风度翩翩。光看相貌,他就知道来人就是周恩来了。
会谈开始了。周总理前面除了几张白纸以外什么都没有,基辛格则十分谨慎地打开了他面前厚厚的一本材料汇编,就开始念起来了。
开始的时候他非常拘谨,照本宣读,用英文说:“I am very much honour to be here today in the mysterious land……”周总理微笑着马上打断了基辛格的话,说:“博士,你会很快地了解到,我们并不是一个神秘的国土。”然后基辛格微笑了一下,他就把那个本关起来,推到一边,然后双方就开始正式谈起来。
“基辛格讲了很长一篇华丽的辞藻”,美方随行人员霍尔德里奇回忆道,终于讲到了“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者‘台湾独立’”。话音刚落,周总理马上说:“好,我们现在可以开始谈了。”
在北京期间,基辛格参观了故宫博物院,还品尝了北京烤鸭。
双方经过两天坦率的交流,在基辛格11日离京前商定尼克松的访华事宜。1972年2月21日,在基辛格的陪同下,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开启中美关系破冰之旅,中美关系的大门从此悄然打开。
这不仅对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际关系的格局变化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对此,周恩来曾评价:“中美两国的关系在中断22年之后,就要揭开新的一章……当然,一定要有一个人作为先导,这个先导就是基辛格博士,他勇敢地秘密访问了中国这个所谓‘神秘的国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此后,基辛格近百次访问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外国面孔之一。
基辛格和中国结下深厚缘分,他曾接受过多位中方领导人的会见。他在2011年发表的著作《论中国》一书中,描述了他40年来以美国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以及外交政策专家等身份,50多次访问中国的经历。书中,基辛格作为中美建交和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亲历者,深刻而细腻地还原了这段外交历史。
基辛格于2019年7月20日抵达北京,这位96岁的老人再一次到访中国,参加21日—22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创新经济论坛。现身会场的他虽然拄着拐杖步履缓缓,但西服领带一丝不苟,谈吐顺畅逻辑缜密,获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他曾说
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基辛格在发言中回顾了中美关系不平凡的历程。他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际关系存在周期性的波动,一段时间的相对紧张之后,往往接续着一段彼此深入了解的过程。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观是必须要做的。国际体系需要平衡,而中国是国际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言中基辛格还表示,在新的形势下,两国都需要新的诠释。中国体量巨大,一直在为自身的强盛不断努力,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源头,也不应该被看作是对外界的威胁。从战略意义考虑,中美需要更密切的关系。
